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清明节的由来,以及祭祖的仪式。

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这么一个日子。是中国人的古老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;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节日。

清明节的由来

清明节祭祖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,相传晋文公重耳受到后母迫害,逃亡到秦国,其忠臣介子推一直陪伴在身边。有一次晋文公饿到昏倒,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的肉,做成肉汤给晋文公吃,救了晋文公一命。后来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,重新回到了晋国,当上了晋国公。晋文公赏赐了很多帮助过他的人,唯独漏掉了介子推。介子推并不在意,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。介子推离开之后,晋文公又遇到了很多问题,想来想去还是介子推才能帮他,所以很多人很多事,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。晋文公回想起介子推对自己的好,感到有愧于介子推,便带领部下去绵山寻找介子推,但始终没有找到。晋文公认为介子推一定是在怨恨自己,于是采用放火烧山的方式希望逼介子推出来,只要留一个方向不点火,介子推就会从那个方向逃出来。农历二月二十三日,晋文公命人放火烧山。小动物们都顺着没火的方向跑了出来,唯独没有介子推。等到山火过后,晋文公使劲的找,终于在一颗烧焦的大柳树下,找到了介子推和他老母亲,可他们已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,原来介子推要带着母亲一起逃走,背着母亲,又被烟熏,体力不支,最终倒在了那里。晋文公既悔恨又悲痛,哇哇的放声大哭。人们从大柳树的树洞里找到了一封血书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”。晋文公非常感动,为了纪念介子推,就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,定为祭祀日,第二年二月二十四这天,晋文公来介子推墓前扫墓,发现去年被烧焦的那颗大柳树竟然活了过来,他轻轻折下一根柳条,缠在了自己的头上,并借用介子推的遗训把这一天叫做清明节。天下的老百姓也都学着晋文公的样子,开始扫墓折柳祭奠先祖,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

一、清明节祭祖的规矩:

清明节祭祖扫墓时,人们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、修整坟墓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。按照习俗,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,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。其次是祭祀,这一程序很关键,一是寄托哀思,二是与先人相感。

二、清明节祭祖的仪式:

1、祭祀场所布置:根据祭祀方案,结合参与人数和场所空间,对祭祀场地进行布置;

2、仪式准备:检查礼文、礼器是否齐全,确保参与人员着装符合仪轨;

3、人员就位:司仪、襄仪就位,礼仪人员就位,祭奠人员就位;

4、仪式开始:按确定的时间举行仪式;

5、敬香、三献礼:由主祭者上香,供奉祭品;

5、恭读祭文:主祭者恭读祭文;

6、讲礼颂唱:响班、赞班颂唱挽歌、孝经;

7、祭拜礼:全体人员行祭拜礼;

8、祈愿礼:主祭者行祈愿礼;

9、仪式礼成:仪式圆满礼成。

清明节祭祖的意义

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,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,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。冯友兰曾说,“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,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,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,不是宗教的”。谁都清楚,祭奠的酒馔“一滴何曾到九泉”,但我们却相信亲人、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,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、精神的、道德意义上的真实。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,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,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。

赞(1)
分享到: 更多 (0)